在信息还没那么发达的年代,对于小女生的爱美和虚荣心开始萌发、但是在十八线小城市长大没怎么见过世面的我来说,对许多品牌的印象,都是来自于父母在大城市工作的有钱同学身上、和学校门口书店能买到的日系时尚杂志的介绍。
当时我们那儿已经能在专卖店买到 NIKE 的板鞋和 Converse 的帆布鞋,如果要说还有什么憧憬的话,那就是一条「Levi’s」的牛仔裤了。在「Mina」杂志里,田中美保穿着它配 T-shirt、配小吊带衫、配条纹衬衣、配西装外套、配连衣短裙,总之只要有一条 Levi‘s,就可以轻松搞定所有搭配。
But 十八线小城市是不可能有 Levi’s 的专卖店的。那时候妈妈经常带我去逛尾货市场,在那种昏暗拥挤、大量衣服毫无章法地堆放在桌子和货架上的店里仔细翻找的话,时常能找到好看便宜、不过多少有些难辨真假的牌子货。彼时我虽然还没见过实物,但是已经在周末的上网时间里、在论坛熟读了 「N 大细节辨别真假 Levi’s 牛仔裤」的教程。车线、旗标、皮章、铆钉、拉链、扣子…… 有一天,有一条一切细节都完美符合教程所说、而且恰好是我的尺码的 Levi’s 出现了 —— 一条黑灰色的 501 Skinny,320 元。我稍微撒了下娇求妈妈买了给我,之后在一个不用穿校服上学的周六,兴奋的搭了一套「Mina 风穿搭」去学校。
现在还能很清晰回想起的画面,是教学楼一楼正对楼梯恰好有一面镜子,那天我一路小跑下楼,然后就在镜子里看到了自己心爱的裤子,好漂亮,好开心。
之所以会回忆起这段故事,是因为最近沉迷在闵熙珍制作的新女团「NewJeans」,一群青春无敌的女孩子的魔力之中。

在过度精致的 K-Pop 工业里找回久违的「人味」
想想有多久没在 MV 里看到过爱豆脸上的毛孔细纹和绒毛、因为流汗而贴着头皮的头发了?NewJeans 在 「Attention」和「Hurt」中呈现出的形象是非常松弛、轻盈的,她们不是尼罗河旁的艳丽公主、不是旷野里的精美 AI 人,她们就是是在大街上、在操场上、在公园里,在身边没那么远处好像会有的那种发丝飘逸、脸颊粉红的漂亮女高中生,so down to earth(快给妹妹们的黑长直上保险)。即使是「Hype Boy」更加华丽的外衣下,也不过是那些会心动、会紧张、会耍小心机、会失落、会吃醋、会生气的,素面朝天的青春小情绪。
K-Pop 看起来是基于「人」的商业,因为喜欢上了这个人,所以愿意花时间去反复观看那些影像、愿意去重复消费那些溢价的商品。在这个意义上, NewJeans 的盛大的出道企划又是反其道而行之、作品先行的。通常出道预告的方式,是先一个个揭开成员的面纱,最后公开完整的作品;而 ADOR 在没有任何关于新女团成员的情报铺垫的前提下、突然放出新歌的 MV,引起你的注意和好奇后,再公开足有四版 MV 的「Hype Boy」、展开成员各自的魅力(没错第二天就努力认齐所有成员的正是我本人)。
细观当下的 K-Pop ,不难发现人往往沦为表达所谓「世界观」的工具,在弘大的策划之下,美丽的女孩子披上全副武装的造型、在脱离生活的摄影棚布景里唱着可能连本人也不明所以的歌词。那种幻想的、非现实的作品自有它的美妙之处,但在市场已经过度精致、被太多工业糖精填满的时候,NewJeans 乍看平淡无奇实则量体裁衣刻意为之的减法,反而让人如沐春风。看客当然知道她们也是被包装出来的产品,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包装完好地保留了 14~18 岁女生真实的青涩、朦胧的生命力,并不会抹掉人作为「表达者」的重要性。

Less is More,让流行音乐回归音乐
谈 NewJeans 是没有办法脱离制作人闵熙珍来谈的。她在近期几个采访中都提到「音乐就是概念」这个观点,认为过往的 K-Pop 的「概念」 —— 哪怕她自己操刀的那些 —— 都大多是从「视觉」出发,且视觉和音乐通常是脱节的。而在媒体如此泛滥、受众如此疲劳的今天,只专注视觉已经难以带来新鲜感了。这一次,她更希望从音乐本身出发、制作一张包含她想要的「确切的音乐」的专辑,视觉自然也是作为给音乐(概念)服务的一环去展开。事实证明,这套不符合当下的「K-Pop 偶像语法」的音乐,给 K-Pop 的追随者和非核心 K-Pop 受众都带来了巨大的新鲜感和冲击。
从「I Got A Boy」开启拼贴风歌曲的先河后,这些年 K-Pop 主打曲的制作似乎就一路往极繁主义前进。记得看过一个参与了不少 K-Pop 的美国制作人的采访,他说对 K-Pop 来说无条件是 More is More。融合三四种曲风的段落、各种华丽的音色的加入、繁复的音轨堆叠、必须的 Rap Verse 和桥段高音、3 分钟内尽可能地起起落落的构成,这种音乐固然有着强烈的冲击力,但之于我而言是需要配合视觉去「观看」、而非日常会在耳机里「收听」的选曲,因为听这些东西真的太容易累了。
在音乐上,NewJeans 也巧妙的做了减法。这张 EP 给我的直观感受是,比起主流的 K-Pop 的大开大合,它显然更接近 K-Indie 的精致小品质地 —— 那种能作为日常生活中闲适时间的 BGM、让你反复聆听的轻快的音乐。简洁的歌曲结构、流畅的旋律线和舒服的律动、复古的电气节拍、介于说和唱之间的吐字方式,这些都是韩国 R&B 音乐人再擅长不过的东西。这种东西不是没有出现过在偶像团体的作品里 —— 它们只是常常会作为和主题毫不相干的 filler 存在。从小众的音乐流派中吸取最具特征的元素、巧借这些元素来制作流行音乐,从来都是 K-Pop 的拿手好戏,当整张 EP 完全用这样舒适的音乐来构成、共同去讲述一群青春期女孩的故事时,无疑更加符合高中生女团、强化了组合松弛自然的调性。
整张 EP 的制作由独立厂牌 Beasts And Natives Alike (BANA)的两位音乐人负责。主要制作人 250 负责了「Attention」、「Hype Boy」和「Hurt」三首歌,他作为 DJ 和电子音乐人在梨泰院的音乐场景中活动过很久、为歌手制作音乐也就是最近几年的事,制作过 E-Sens 和 Masta Wu 的专辑,也参与过一些偶像歌曲 —— 例如 NCT 的「Chain」、「My Van」,ITZY 的「GAS ME UP」等等。「Cookie」的制作人则是实验嘻哈双人组 XXX 的成员 Jinsu Park 又叫 FRNK,f(x) 2015 年在 MAMA 表演的「4 walls」特别舞台的 remix 就是他的作品(这位资料更少, XXX 的另一位成员 Kim Ximya 要更知名一些)。

作为一个 HipHop 听众,我个人最喜欢的是曲目毫无疑问是「Cookie」—— 这首歌一听就是非常内行的人制作的歌曲,太棒了!简洁梦幻的 HipHop beat,弹性的合成器贝斯打底、微弱的 808 鼓和点缀在乐句结尾的不经意的牛铃节拍、甚至在 bridge 段落还听出了一些 JerseyClub 的质感,都 100% 戳中了我的点。MV 也很衬歌曲的气质,在简洁的灰黑布景中用捉摸不透的灯光和视角变幻蛊惑人心。在这样的节拍上,是无限拉长的「Cookie~~~~」的俏皮尾音、HipHop 里不太可能出现的非常可爱骄纵的歌词,这种反差也让这首歌显得更加有趣。

Y2K 时代的审美取向, TikTok 时代的宣发手法
还记得看完「Hype Boy」,我立刻联想到了英国新女团 FLO 的「Cardboard Box」,同样是视觉和音乐都基于千禧年代 R&B 基调的女团,只不过 NewJeans 是一个缤纷得多的版本。而在「Hype Boy」几个 MV 里反复出现的聊天室,没想到成为了在 NewJeans 的推广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闵熙珍在音乐和视觉上的策划能力自不用说,在营销手法上,她也给出了一个全新的,更加符合 TikTok 时代的喜好、同时更加重视 Gen-Z 成员们主体性的范式。有 Weverse 珠玉在前,ADOR 为 NewJeans 推出了一个全新的 App 「Phoning」,像素拼贴风的 UI 设计之下,这里就像是一个你和 NewJeans 的聊天室,女孩子们在这里互相发消息、传美照、偶尔还会来一场视频通话。团体的 MV 公开后,正式详细介绍成员的方式,就是每天在 Phoning 放出一个成员的相册、里面是用手机自拍的自我介绍视频和一打的日常照片。

比起 K-Pop 常规操作的精美预告照,NewJeans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物料一定是通过 Phoning、Instagram 和 TikTok 放出的、大量的女孩子们的自拍和互拍,她们就像现在女孩子会在社交网络关注的、会成为日常模仿的对象的那些亚逼小美女,时不时地发一些自己美美的照片。这也成为了 NewJeans 的自然感和亲近感的重要来源。在花絮影像里,一个成员拍摄中,另外的成员就会在旁边围观着、兴奋地用手机拍来拍去,而她们拍的这些照片可能就成为了我们现在看到物料的一部分。MV 和概念照拍摄的期间,成员们每人也被分配了一个胶卷相机、为专辑内页贡献了一些更加日常化的记录。看着看着不禁觉得这样的物料再合理不过了,为什么之前只是作为小卡、花絮出现呢?女孩子们打扮得美美的在一起的时候就是会疯狂拍照啊,这每个女生都能理解的吧(笑)。

这套紧贴 SNS 的宣发思路在 EP 的实体设计中也得到了体现,Hyein 手里这个包包在 MV 和出道前的照片里反复出现过,妹妹们在包包上加上了自己喜欢的链条、配饰,出道后也大方地提着它上下班、出席 CHANEL 活动。老实说像板砖一样的大本专辑已经是见怪不怪了,但是得知这个包包竟是特别版专辑的那一刻、已经多年没有买过爱豆专辑的我还是没忍住当场下了单…(甚至买了两个颜色…) 毕竟她们把专辑做成了包包诶!还是一个超级可爱的小圆包诶!—— 闵熙珍和她的团队是真的很知道女的喜欢些什么玩意。
女性偶像团体所需要的女性视角
我感觉欣赏 NewJeans 的乐趣和看老罗综艺的乐趣有点类似,整体上并非是开创性的新、只是在每个细节上都有 20%~30% 的新,而正是这一点一点新的东西迭加起来,成就了在 K-Pop 里从未见到过的崭新色彩。
检索了一下参与 NewJeans 的视觉设计的团队,包括不同风格的十几个 Logo 、专辑的装帧、MV 的导演和美术指导、兔子形象和漫画形象在内,几乎都是女性创意人的出品。我想闵熙珍某种程度上也是把 ADOR 作为一个平台 ,在自己的项目里能够支持更多女性创作者去发挥才能,让 K-Pop 场景里有更多女性创作者活跃。
NewJeans 很明显不打算走向近些年女团绕不开的 Girls Crush 风格,但从「Hype Boy」四个 MV 里女生不囿于性别敢喜欢也敢放下的叙事、以及歌词里多数基于「我本位」的表达就能体会到,她们的作品里绝不缺少 Women’s Narrative,甚至是更少男性凝视、更面向女性喜好的。当我们要表现这个时代的女性形象的时候,一定要是犀利、冷血的,富有攻击性的吗?NewJeans 给的答案是,可以忠实于自己、不必特意去避开哪些细腻的柔软的部分,谁让那也是女孩子独有的美好的部分呢。
说到底 K-Pop 是希望自己被消费的艺术,甚至很多时候是在通过概念的包装,给爱豆们划出一片空间,在这里可以允许自己被性化、被商品化,可以去放弃自己的主体性。当 2013 年 BTS 横空出世、在学校三部曲里带着十代的男生的困惑诘问着「你的梦想是什么」、「好房好车那就是幸福吗」的时候、后来走出韩国之后在世界各地不停传递着「Love Yourself」的信息的时候,可能是 K-Pop 工业里的表演者的自我意识最肆意闪光的时刻。而在 K-Pop 已经发展成全球性的流行文化的当下,闵熙珍告诉我们「希望 NewJeans 是成为每天都想穿的牛仔裤一样,非常贴近日常的存在」的时候,在 ins 里说「不希望成员因为太在意排名而丢失掉享受与快乐这一重要概念」的时候,我们会迎来 K-Pop 里一个新的里程碑吗?
拭目以待。
